第66章 朝堂(2/3)
城。亲眼见禁军的肆意妄为,又问了当地百姓,结果都说梁山好,对于禁军,就没有好言语的。
待到皇城司回报,皇上心里已有判断,既恼怒童贯的公报私仇,也恼怒楚羽竟敢反抗禁军,不肯引颈就戮。
两个都是不识大体的混蛋!
而朝廷与金人同盟已是大体谈妥,签约在既。一旦签定同盟之约,宋军就须北上与金军夹击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实现太祖太宗都没建立的功勋,这是何等的荣耀。
而童贯还因私仇,在京东西路那水泊洼子里,和楚羽这个莽夫胡闹,如何能忍?
皇上恼怒童贯,连正式诏书都懒得着翰林拟。直接下口谕,让御前班直去梁山,将童贯唤回东京,准备北伐事宜。
也恼怒楚羽,认为这莽汉不值得单独下诏书。着翰林拟一道诏书,给东平府尹陈文昭,让他着人去通知楚羽,让这厮尽快扫清周边州县盗贼,将功补过。下次再胆大妄为,必严惩不贷。
十月四日,童贯率禁军撤向东京,并把还在梁山泊里的那几艘鄂州府发的货运船一并带走。
梁山军与禁军争斗厮杀近月,但梁山军却不去俘获这几艘船,反而通知当地官府,派人去看护。而童贯也没将这几艘船驶离,似乎忘记还有那批货船一直停在水泊里,也是奇怪。
此番童贯全军撤走,才不得不把这几艘货船,连同前期水战时,被梁山抓获的几百官军俘虏一并带走。
郓城县衙官吏与民众,见前日楚羽放出言语,如十月十日禁军不撤走,梁山军就要与禁军大战。都以为郓城又要兵连祸结,腥风血雨了。却不料四日禁军就撤走了,自是不知底细,还以为被梁山军吓走的。
至此,楚羽和梁山军的风头一时无两。
童贯撤走后两日,楚羽收到郓州府衙陈文昭从东平府,着一个文吏送过来的书信,让他尽快清理周边溃兵盗贼,还郓城周边安宁。并让楚羽选个适当的时机,到东平府与他一晤。
楚羽将杨林从东京召回,东京诸事交给朱富接手。
发李忠带着几个军情局学员和信鸽,去鄂州江夏探听消息。
又让林冲,鲁智深、慧明和尚各带相应头领及步骑千人,相互照应支援,去扫荡肃清郓城周边的溃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