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南下仕途之路(2/3)
,你做事我放心。”
李小六心中一暖,这是他第一次从赵翰林口中听到这样的话语。他嘿嘿一笑,转身去忙碌了。
夜深了,山洞中燃起了一堆篝火,火光映照着每个人的脸,驱散了寒冷和恐惧。李小六坐在火边,手中拿着一根棍子拨弄着火堆,他的眼神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事情还得从前说起······
李小六,孤儿出身,幼时沦落街头,乞讨到赵府,赵老爷为人心善,见其可怜,遂被收留作为家丁和其子的书童,因为其脑子灵活,办事靠谱,深的赵府上下信任。赵府老爷名叫赵博,文士之名,膝下一子一女,子名翰林,女名清韵。赵府家财丰厚,儿女双全,然翰林自幼娇生惯养,学识疏浅。清韵则秉承父业,琴棋书画皆通。
赵府坐落于江南水乡碧波镇,河道纵横,石桥错落,民居白墙黑瓦,宁静祥和。碧波镇虽小,却因水陆交通便利,商贸繁荣,人文荟萃。赵府起初在碧波镇也算的上是一方富豪,但赵老爷因病早逝,家道逐渐中落。赵母忧其子一事无成,早晚败光家业,与其败光,倒不如为其到官府谋个靠谱的差事,期望其能衣食无忧,日后也能光宗耀祖。至于仕途如何,则听天由命。有此念想,赵母便四处托人,予以钱财,谋求良策。
大梁朝官位皆需经过严格的科举考试,然而科举之路漫长,竞争激烈,如若没有深厚的背景和实力,很难脱颖而出。赵翰林才疏学浅,其科举之路无疑艰辛。赵母为了儿子的前程,不惜重金打点当地胥吏,终于为翰林谋得了一个南方蛮荒之地候补县令的身份,那县令八十有余,因一直无人接任暂代县令一职。不过因年纪较大身体多病,实际上已经几年没有办公。最近因为当地匪盗猖獗,民不聊生,税费难收,急需县令赴任,至于到京城画押,来往耽误至少半年,因此一切从简日后再补。如今赵府已经大不如从前,即使这样的差事也是打点了很久才换来的机会,这几乎散尽了一大半的家财。
赵母虽不情愿让他的儿子置身于如此危境。然而,钱已经打点出去,没有再要回的道理,这要是不去,日后恐怕更难找到如此的差事,况且那老县令活到八十有余,也不见得会有什么性命之忧,待日后其子有所长进,再升官调动回来也说不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