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临溪县的药材风云(1/3)
经过这些时日的观察,那些乡绅们更加确定:这新县令拼了命的收购药材,如果不是疯了就是肯定朝廷出了大事,要大量的药材。这些乡绅们开始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生怕错失天大的良机。而且,这赵大人如果一直分发田亩,那他们手里的田亩也将无人租赁耕种了,到时必定大大影响他们的收成。于是,他们开始暗中打听,试图找出背后的真相。
然而,临溪县信息闭塞,加上近两年匪盗猖獗,很难见到几个外地的商人来此地,县衙的胥吏们更是对此事守口如瓶,乡绅们费尽心思也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不过这也不能怪那些胥吏,因为他们也不清楚这赵大人想搞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乡镇的药材也陆陆续续在运来的路上,药材的收购量越来越大,丝毫不见减少的迹象。这信息闭塞久了各种传言便漫天飞舞:
有的说新县令是京城来的大官,背后有皇帝撑腰,要在这里囤积药材以备不时之需;
有的说北方边疆战事吃紧,朝廷需要大量药材救治伤兵;
还有的说这是县令为了拉拢民心,故意抬高药材价格,好让百姓得到实惠。
更有甚者说北方瘟疫横行,死了数十万人,现在急于大量药材。
其中,当属北疆战乱的传言最为猛烈。乡绅们听了这些传言,心中更加不安。他们担心如果传言是真的,那么药材的价格肯定会水涨船高,自己若是错失了这个机会,岂不是要追悔莫及?
于是,乡绅们决定不再观望等待下去,也开始纷纷收购药材,但是现在收购哪里有什么药材能收到。老百姓们用脚指头也能想明白的很:药材价格本身就不高,卖给乡绅一担药材顶多换几两纹银罢了,与其换几两碎银,倒不如换田地山林来的实在,毕竟田地在那里年年都有收成,是个长久之计。乡绅们这条路显然是行不通的。
见此路不通,乡绅们便又聚集起来,纷纷推举王大财主为代表去找这个赵大人谈谈,王大财主作为临溪县的数一数二的乡绅,自然也对药材市场的变化十分关注。他听到乡绅们的提议,心中虽然有些疑惑,但也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旦错失,那懊悔的肠子都会出来。更要命的是这田亩再这么分下去,自己早晚也得喝西北风。
于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