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无法破解的阳谋(2/3)
加固,虽然利润薄了些,但总比被流寇抢去或者卖不出去要好。”
王大财和汪富贵听后,不禁心里叫苦:敢情我们出钱出粮还要出力建设县城,这不是明摆着要我们做冤大头吗?
王大财似乎反应了过来,微微一笑,开口说道:“赵大人,此计确实妙,既能让百姓有活干,有饭吃,又能让我等粮商有个销路。只是,我算来算去都是我们在花钱粮折腾,县衙捡了个便宜啊?”
李小六闻言,知道王大财心中的顾虑,他微微一笑,从容回答:“王财主,您这话可就见外了。县衙出面组织此事,并非为了占便宜,而是为了整个临溪县的安危考虑。您想想,如果流寇来袭,县城城墙不牢靠轻易被攻破,你们的家产又怎能保全?而且,农闲时节,开荒屯田,修复水渠,来年收益的不还是你们这些大户?我可知道你们的良田都在水渠旁,如果不及时疏通,来年预计洪水一来,可是要欠收的呀!今年你不是有百亩良田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欠收了么?”
汪富贵听后,觉得李小六说得有理,便接话道:“王兄,赵大人说得对。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得失,要放眼长远。而且,县衙组织公共工程,对我们的田产也是有益的,比如修路可以方便我们的粮食运输,筑堤能防止洪水侵袭我们的田地。修筑城墙能保我们安全,这样算下来,我们也不亏啊!”
王大财听了汪富贵的话,心中暗自权衡利弊。他不得不承认,李小六的计划虽然让他们出些力,但长远来看,确实对他们也有不小的好处。况且,如果流寇真的来袭,坚固的城墙和充足的粮食储备无疑是他们最重要的保障。
想到这里,王大财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说道:“赵大人,汪兄,你们说得对。是我之前想得太狭隘了。这个计划我赞成,我会按照约定捐献一部分粮食,并全力支持县衙的公共工程建设。”
李小六闻言,觉得似乎还缺了一把火,于是继续说道:“二位放心,你们所捐献的粮草银两我会登记在册,到时会按捐赠的数量折算成工钱,捐的越多,那分配的劳役的人数越多,未来收益就越大,各位可要慎重考虑!”
王大财和汪富贵经过李小六这一番“开导”之后,脑子似乎有些短路,但一时间也不知怎道哪里不对,反正就感觉整个事情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