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机智的应对(2/3)
镁光灯在穹顶下交织成网,陈默站在发言台后,目光扫过前排摄像机上的红点,那是省台新闻频道的直播镜头。
西装内袋里的微型摄像头悄然启动,按照老团长教的 \"三秒准则\",他先将视线定格在分管副省长右侧的花白头发上(那是省纪委驻厅纪检组组长),再转向提问区。
《s省商报》的调查记者率先举手,话筒上的台标在灯光下泛着冷光:\"陈总,天义集团去年年报显示,房地产板块净利润同比下滑 18,却在此时宣布投入 12 亿建设非营利项目,是否存在转移资产规避监管的嫌疑?\" 问题落地时,后排传来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
\"感谢这位记者对集团财务状况的关注。\" 他刻意将 \"关注\" 二字咬得清晰,\"净利润下滑是因为我们主动缩减了利润率低于 15 的县域项目,而儒道学院的 8000 万资金来自独立慈善基金,与集团主营业务账户完全隔离。\" 他点开 ppt 第二页,公示出省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基金托管协议,\"这份文件今天会后会同步上传至集团官网,欢迎各位下载查验。\"
《民生周刊》的年轻记者紧接着站起,胸前的工作牌还挂着昨夜加班的褶皱:\"有匿名信称,贵集团在申请土地审批时,向国土厅某位领导输送了 200 万现金。请问陈总对此作何解释?\" 会场空气骤然凝固。
他却突然笑了,笑得坦然:\"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我现在应该坐在纪委谈话室,而不是这里。\"
\"上周我刚把项目所有审批文件的电子版刻成光盘,分别寄给省纪委、审计厅和政务公开办公室。\" 从内袋掏出编号001的光盘,\"这是留给现场媒体的副本,里面有每笔资金流向、每次会议记录的扫描件。至于匿名信\" 他顿了顿,\"建议记者朋友优先核实发信ip地址,我们集团信息部昨晚追踪到,那封信来自某竞品公司的服务器。\"
前排的张副厅长突然抬手鼓掌,分管副省长也跟着点头,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掌声。陈默注意到纪检组组长的笔记本上,刚才的问题被划了个粗线。
省台的资深记者接过话筒,语气缓和了些:\"陈总作为退伍军人,为何在项目中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