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宋元(21/24)
主唱五折,红娘主唱七折。三个主角,分配平均。
元剧中有不少以爱情为主题的剧本,例如《曲江池》《倩女离魂》《青衫泪》《张生煮海》等,均以女性为主角,是旦本戏。主要因为受元剧体例的限制,只限于一人主唱。而此类爱情剧本,选择女主角主唱,来得细腻,可以有许多优美动听的歌曲,可以充分表现恋爱的情绪,动人心弦。这种安排是适宜的,但是美中不足的地方是作为爱情对方的男人,陷于配角的地位,没有主唱的部分,显得被动而无力。《西厢记》不是这样的,以爱情为主题,而使张生和莺莺都作为主角,都有歌曲可唱,都有戏可演,使观众充分看到张生热烈地追求的一方面,也看到莺莺对于张生热情的反应,以及复杂的心理变化,面面俱到。红娘为主角中的辅导角色,为相国女儿展示爱情所必需的,活泼、生动。《西厢记》所再现的生活面是完整的,没有遗漏。《西厢记》的结构是立体式的,它变平面的抒情歌剧为主体的两方对照,更有戏剧性。
以情节而论,《西厢记》故事并不比《曲江池》等特别曲折复杂,假如要以一本杂剧四折一楔子来写,也是可能的。不过由于董西厢的创造,已经把这个故事发展为一个巨型的说唱本了,描写得特别细致了,所以必须采取五本的长剧,方始能够达到艺术创造上的完整性。我们可以说是内容决定形式。采取了这样一个长本戏的形式,使张生、鸾莺、红娘三个角色来分别主唱,又丰富了剧本的内容。
因此,我们可以把《西厢记》的结构作为文艺理论上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一个定律的证明。
这是王实甫《西厢记》的独创性之一。
《西厢记》五本,第一本写张生见到莺莺,一见倾心,引起热情的追求。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本写孙飞虎包围普救寺,崔家陷入困难的境地,赖张生设法退兵,老夫人许婚而又变卦。这是故事的发展,是热闹的、剧情紧张的场面。第三本展开生旦双方心理活动的具体的描写。莺莺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充分表现受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闺秀,对于爱情有强烈要求的矛盾心理,是静的场面,而巧妙地以红娘主唱,关联双方。第四本是全剧的顶点,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爱情,终于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达到胜利,《送别》《惊梦》完全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