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未出安定,计平冀州(1/4)
皇甫嵩思来想去,觉得必须向朝廷上表,讲明当前局势和自己的建议。于是,他在深夜中灯火通明的书房里,亲笔书写了一份奏折,详细陈述了冀州黄巾再乱的情况以及自己愿意前往平乱的请求。
早晨的阳光透过高高的宫殿窗棂,洒在金碧辉煌的大殿内。文武百官整齐列席,等待着当日的朝会开始。汉灵帝端坐在龙椅上,神色威严,目光扫视着群臣。
司礼太监恭敬地打开奏折,朗声读道:“臣皇甫嵩,拜表上闻。黄巾之乱虽已平定,然残余势力未尽肃清,今冀州一带再度骚乱,民不聊生。黄巾余党聚众作乱,地方豪强亦趁机滋事,局势堪忧。臣请奏:愿领兵前往冀州,平定黄巾余党,安抚百姓,恢复秩序。若能蒙圣上允准,臣当竭尽全力,恢复地方安定。”
话音未落,殿内一片寂静,众臣默然无语,皆在思索此事的利弊。
此时,刘焉迈步上前,躬身奏道:“陛下,诸位大人,当前冀州之乱非同小可。黄巾余党再度骚乱,地方豪强亦趁机滋事,若不加以重视,恐将祸及更多州郡。臣以为,当前地方治理体制不足,需设立州牧,由其统辖全州,方可有效应对类似的局势。”
刘焉接着说道:“设立州牧,集权于一人,可以迅速调动资源,处理紧急事务。例如,若任命皇甫嵩将军为冀州牧,他必能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威望,迅速平定黄巾余党,恢复地方安定。”
群臣中有些人开始低声议论,一些支持刘焉提议的官员点头称是,认为这是解决当前局势的有效方法。议郎庞羲首先站出来支持:“陛下,刘大人的建议极为妥当。冀州之乱必须尽快平定,设立州牧,集权于一人,可以提高治理效率,迅速恢复秩序。”
然而,宦官集团的一些成员则表示反对:“陛下,设立州牧固然有助于地方治理,但权力过于集中,恐生割据之心,实不可取。”
汉灵帝听完双方意见,眉头紧锁,显然在权衡利弊。
刘焉再度上前,拱手说道:“陛下,眼下局势危急,地方豪强猖獗,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恐将天下大乱。设立州牧,可以集中资源,应对突发情况。皇甫将军曾成功平定黄巾起义,若任命其为冀州牧,必能平定叛乱,恢复地方安定。”
汉灵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