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连续事发与进反贪总局(1/4)
虽然李达康安慰了祈福支书,但毕竟是命案。所以,李达康建议,派出所对祈福支书依法进行处理。
这个合法处理,比较灵活。是行拘,还是刑拘,又或者还准备抓来找证据,再把证据上交给检察院,最终让法院来判刑,弹性空间很大。
具体,很考验王所长。对这种事情,李达康不会做任何指示。除了他不是专业人士,也是为了避免受到波及。他能够让军娃媳妇,原谅祈福支书已经不错了。
受害人家属原谅凶手,处罚必然会轻很多。(在上世纪某一段时期,大夏不少农村,基本是这个方式处理纠纷。虽然可能违规乃至违法,但治理效果确实不错。)
总体来说,李达康的处理,没有特别大的毛病,除了需要用全县财政买单外,除了有些助长基层工作者的简单粗暴作风外。
就算孙正宏来处理,估计一时间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说到底,没有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李达康能这么快速成功处理,能力确实不错。这也是在《名义》剧情世界里,修路出事,王大路愿意主动背锅的原因之一。
李达康在村里待了没多久,跟众人打了招呼后,很快离去。看着李达康潇洒离去,祁同伟对郑卫宏说道,“老弟,这李达康,真牛笔,值得我们学习。”
郑卫宏懒笑了一下,没说话。
祁同伟顿时很认真地看着郑卫宏说道,“老弟,哥跟你说掏心窝子话,我们虽然是汉大毕业,但只要还是只懂一些理论知识,基层工作,需要向这些基层人员学习。甚至,这个王所长,也值得我们学习。”
这话,自然不假。祁同伟没想到的是,郑卫宏之所以对李达康有些不屑,是早就知道李达康的本质。没法赞同他的执政理念。
理念之争,不分对错,只论成败。
王所长心情不错,这么大的一个命案,竟然被李达康这么轻松搞定,自己无需太担心。
当然,想着连夜将祈福支书带回来,该怎么处理这个点背的支书,王所长还是挺头痛的。
于是特意咨询祁同伟、郑卫宏等两个汉大政法系的高材生。
两人都感觉压力巨大,一边是法律,一边是现实。最终提出建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