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1/3)
时间一长,再加之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积聚的怨气,羡慕变成了嫉恨。于是,他们开始仇富,开始无底线、无底线地在网络上恶意攻击那些富贵的人。而上层的人,无论是在长期优渥生活中生出的优越感,还是对底层攻击的不满,都导致他们越加嫌弃底层人民。而那些中层们呢,一部分中立,另一部分跟着上层走,站在底层人民这方的少之又少。于是,阶层矛盾愈加激烈。
所以说,要想缓解激烈的阶层矛盾,就必须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底层人民的生活压力,否则阶层矛盾必将愈演愈烈。当然,我国政府正在出台各种措施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底层人民的收入,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将实现共同富裕,到那时,阶层矛盾自然是非常平和的了。
说完了阶层分化,我们再来聊一下与它相关的、近些年非常火的阶层固化这个话题。
前几年有一部纪录片,叫做《出路》,就是探讨的阶层固化的问题。在这个记录片中有三个主人公,分别是来自甘肃大山深处的女学生马百娟、高考两次落榜的小镇青年徐佳以及北京本地的辍学少女袁晗寒。这几位主人公的出身、经历和境遇完全不同,这也导致了他们几年之后的情况截然不同。2009年的12岁的马百娟在读小学一年级。她每天走十几里路到只有2个年级5个学生的学校上课,但她依然很开心。不去上课的日子,她要在家里喂猪、背谷子、打水、做农活,但在闲暇的时间,她还会读课文、写作业。她很向往外面的世界,她在作文里写道:“长大去北京上大学,然后去打工,每个月挣1000块,给家里买面,因为面不够吃。还要挖水窖,因为我们没水吃。”2009年的徐佳在冲刺第三次高考。他很认真地复习,但两次高考失利,让他有些恐惧,可是他不能放弃,因为这是父亲的遗愿。同年,北京的袁晗寒刚从高中退学。她笑着说出这一段经历,看起来很不在意。她害怕无聊,于是为了打发时间,开始尝试看书、看碟等等。最后,她尝试着创业。花两万租下一个铺子,然后自己装修,她的小咖啡吧就这样开业了。谈及未来,她说,没有想过要做哪一个阶层的人,不会饿死就行了,没有人会被饿死,只要他不想饿死。时间一转,到了2012年。马百娟一家凭借多年的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