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收徒(3/4)
最快也要教一个月,谁知道半个月申时行就已经掌握,甚至连周博仁出的物理和数学的高考题,申时行都能做对。
学霸就是学霸,当周博仁看到申时行记得满满的笔记,小楷毛笔字,还有示意图、字母和标点符号,感觉这家伙要是在现代上高中,清华北大肯定是进得去的。
其实申时行学的这么快,也要感谢这个时代,师父对一个读书人的重要性。
在中国过去的传统社会里,“天地君亲师”是妇孺皆知的信条。
“君”与“师”的地位,一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比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更是社会师生及师徒关系的原则。学生见到老师,都要执弟子礼,师生关系乃人伦中的一个大项,终生不变。为什么?因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要以“道义”来衡量的。孔子为扬其道,周游列国,众弟子侍其左右,有的学生甚至追随了他一生。正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这种谋道,正是师之道,师之德,师之魂。
周博仁没有注意的是,只要自己在授课时说的话,申时行都是坚定不移的相信,一丝一毫怀疑都没有,只有在课后休息的时候,申时行会做一下周博仁所说的实验,比如一块重的石头和轻的石头同时落地、用稳定的水滴时间间隔验证单摆运动是不是来回时间一致、体验了拔罐验证空气压力和空气中存在的支持燃烧的气体等等。
甚至周博仁还不知道,申时行在自己卧室的床头有个暗格,是申时行偷偷自己用木头刻的周博仁的半身像,每天晚上早上磕头供奉要是说周博仁不是天上的神仙下凡,申时行打死都不信。
当然,周博仁还是留了一手东西没教,这是他未来发财的技术。
看到申时行掌握的不错,周博仁嘴角一笑,开始准备他的发财计划。
“汝默啊,你跟为师学了半个多月了,为师对你的成长很是欣慰啊!”周博仁站在他授课的屋子里,对着坐在下面的申时行说道,“不过都是理论,还没有实践,今天,为师派你去应天府寻找工匠,做一个这个东西。”
说完,周博仁将自己用炭笔画好的蒸馏装置给了申时行。
“这个东西我叫做蒸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