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华城奇迹(一)(3/6)
东部地区土地肥沃平坦,大片的蔬菜大棚在此矗立,成为了华城名副其实的“菜篮子”。
不仅如此,人们还精心挖掘出一座巨大的鱼塘,引入来自大草原河沟中的数千尾淡水鱼。这一方水塘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新鲜可口的鱼肉,更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最后来到西部,这里聚集了华城现有的所有皮匠作坊及手工艺厂,注定会发展成为未来的大型工业区。
在这里,传统技艺与现代工业相融合,将会孕育出无数精美的手工艺品以及大量先进的工业制品。
……
清晨时分,太阳缓缓地从东方升起,它那灿烂的光芒照亮了巍峨耸立的华城,使得整座城市沐浴在一片明亮而耀眼的金色光辉之中,宛如披上了一层坚不可摧的金色装甲一般。
此时此刻,炮兵排排长孙长贵在城墙上指挥着手下的战士们进行实弹演练。
为了进一步强化华城的防御力量,刘辰特意采购了五门 37 式 60 毫米迫击炮,并将它们全部部署在城墙上。
此外,他还组建了一个由十五名士兵组成的炮兵排,每个炮兵班由三名士兵组成,每班配备一门 37 式 60 毫米迫击炮。
尽管每门迫击炮高达十五万元人民币的价格略显昂贵,但这种在二战时期被广泛应用于装备班组火力的迫击炮,具备诸多显著优势。
它不仅质量轻盈、初速度快、射程遥远,而且操作简便、使用灵活,对于严重匮乏重型火力的华城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且必要的补充。
37 式 60 毫米迫击炮:口径 60 毫米,炮管长度约一米二左右,初速 180/s,最大射程可达 2500 米之远,而有效射程则在 145 米至 2500 米之间,其射速最高可达每分钟 25 发,有效杀伤半径 129 米。
整门迫击炮的重量大约有 143 公斤重,而一发炮弹的质量则大概是 133 公斤。
孙长贵对这款迫击炮可谓是了如指掌,各种性能参数简直就是信手拈来。
各炮手注意,目标城外东南方一千米处,听我口令,三连发急速射准备!
孙长贵在观测镜里确认好炮击方位后,扯着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