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小偷团队(2/4)
不少人的常态是,看一下腰间的bb机,马上跑去找公共电话回复,刚回来又响了,又跑去找公共电话。
那时候,一张桌摆着一台公共电话,在热街闹市,比入厂打工强上不少。
徐举一在楼梯转角处停留一会,就警觉的发现,有几组人,总穿梭在人群之中,手里都拿着报纸或杂志。当时比较火的刊物分别有《南风窗》《黄金时代》《佛山文艺》《人之初》。
几组人神情自若,表情轻松,根本看不出任何焦虑的情绪,反而像流水线上的工人。
工地出纳老张已经挤到人群中排队,徐举一就站在中间的楼道扶手旁,随手点起根香烟,吞云吐雾之际
……
突然,人群中有人惊喊。
“我的钱包呢!谁偷了我钱包?”
听到这惊呼声,人们都下意识去摸了摸自己的钱包位置。
“咦!我钱包也不见了”
“我的也不见了”
“有小偷!有小偷!”
人群中一下子有如炸锅,都下意识的怀疑身边最近的人就是小偷。
其中一位大妈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嘴里咀咒着:
“天收的,天打雷劈没良心的,都是救命钱啊!这种钱也偷,都是生仔没屁眼的下作人干的事。”
大妈的咒骂声引起人们极大的共鸣,一个个神情悲愤的怀疑身边的人。一时相互推搡,拉扯乱作一团。
其中有一个大个子一把抓住一个三十多岁的瘦子喊道
“这个是小偷,我刚就看到他伸手的!”
那瘦子一点也不惧,对骂起来。没证据的事,谁会承认呢?
徐举一留意这人手里也握着一本杂志,心里也就明白了不少。
在众人质疑下,这瘦子摊开双手,反抽出裤袋,自证清白,自然是什么也没有找到,于是反咬一口,说那高个子是小偷,古人总结的‘贼喊捉贼’,现实正在上演。
其实是为了制造混乱,有利于团伙转移赃物的一种手段。
巧的是,老公安曾所和三个民警押着一位嫌疑人来验血,刚到大厅门口,看到乱糟糟的人群,简单观察一会就明白是小偷在作案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