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书楼火爆(2/3)
一册,单独印刷售卖,一册便是五钱银子,简直比连买三十期京城日报都要贵。
一册三国演义虽然只有三十章,价格也不便宜,但毕竟成书可以运往整个大齐,而且五百文的进价,在别的府县卖一两银子,仍能卖出不少,这便让不少商贩大量订购,贩卖到各个府县去。
第二个月末的时候,单单三国演义这本书,每日便能卖出上千册。
当然,也有其他书楼抄袭三国演义,自己印成册来卖,但他们的印刷技术太差,远不如顾昭的活字印刷术,成本远比静书楼高,静书楼的批发价都比他们的成本便宜,他们根本争不过静书楼。
到第三个月的时候,三国演义已经单独出了两册,剧情也到了又一个高潮,每日所有书籍出书加在一起,超过三千册。
要知道,除了三国演义卖五百文之外,其他书籍平均每一册都按照正常价,卖一两银子左右。
静书楼一天的营业额超过两千两银子,而静书楼印一册书的成本顶多一百文钱,三千册也就三百两银子的成本,也就是说顾昭一天能赚一千七百两的利润。
除了卖书赚钱,京城日报每日销量超过三千份之后,顾昭便在报纸上专门划出一块区域,用来给商户打广告,只要不触犯朝廷律法的广告,都可以刊印在报纸上,一份报纸总共可以打十个广告。
顾昭派人四处宣传,让有兴趣打广告的商户,自行到静书楼商谈。
京城日报的每日销量超过三千份,也就是说在上面打的广告,可以让至少三千个人看见,而且这三千个人还都是读书认字的高品质客户。
商人最是敏感,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带来利益的机会。
很快便有第一批吃螃蟹的,头一批的十个广告很快刊登在最新一期京城日报上面。
城南苏家杂货铺货好价优……
城东周家布庄……
人都有从众心理,顾昭的前世已经证明,广告绝对可以成为养活一家报社,甚至一家电视台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广告的效果自然毋庸置疑。
第一批吃螃蟹的十个商家,每一家的生意都增长了一倍不止。
这立刻让在京城日报上打广告,成为京城每一个商家热烈追捧的事情,为了争得一个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