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市井大哥(3/4)
,但街道上仍然处处散发着腥臭味,味道弥久不散。
洪水过后,有些痕迹是永远消除不了的。
城内官员百姓商贾的生活似乎恢复了,然而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
汴京城外,无数因洪灾而家园尽毁的灾民,他们无所依靠地蜷缩在野外,靠着开封府每日两顿的施粥维持生命。
这场洪灾淹死的人数不少,户部粗略统计已有数千人溺亡,更要命的是,受灾的京畿地区百姓无家可归,正成群结队地朝汴京城聚集。
赵孝骞无法做什么,他只能下令皇城司在灾民聚集地日夜巡逻,查处抢掠欺凌等不法。
有一个越来越严重的事实是,当灾民聚集越来越多,汴京城的粮食压力便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治安疫病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会渐渐冒出来,当朝廷扛不住粮食压力时,暴乱民变便会应运而生。
有时候一个王朝的覆灭,往往只在一夜之间,天时人和皆俱的条件下,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便全乱了。
赵孝骞预感到,如果不能妥善安置这些灾民,汴京城恐怕会出事。
幸好眼下情势还没发展到太糟糕的地步,赵孝骞决定下次见到赵煦时,必须说说城外灾民的事了。
出宫后的赵孝骞突然有点嘴馋。
王府的厨子自从得了世子亲传后,每日菜肴倒是颇为精致,味道也不差,但厨子的悟性太差,翻来覆去就做那几道菜,赵孝骞这几日委实有些腻了。
家里的菜吃腻了,就不由自主想出去打野食。
这里说的不仅仅是饭菜,也有别的。
也有家里菜再难吃也不吃野食的好男人,嗯,别误会,他们是因为穷。
出宫后赵孝骞上马车,令车夫径自驶往潘楼街。
半个时辰后,潘楼街的第一楼,赵孝骞和张小乙对坐,大口大口吃灌汤包。
经历了患难后,赵孝骞与张小乙不知何时处成了朋友。
赵孝骞这人没架子,王侯公卿也好,贩夫走卒也好,只要脾气对味,跟谁都处得很愉快。
张小乙就是赵孝骞新交的朋友。
“吃相好看点儿,一副饿死鬼投胎的样子,我特么刚端杯准备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