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哗然...(2/4)
不过,门口的锦衣卫们身穿飞鱼服,手拿绣春刀,一个个威风凛凛,迅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大臣们知道,今天不交出银子,是出不去这奉天殿了。
无奈之下,大臣们纷纷从怀里掏出银票,递给了王承恩。
10分钟后。
“皇爷,大臣们的银两已经全部收齐,请皇爷过目。”王承恩说着,来到了朱由检面前,双手把账单往上一递。
“把账目抄写一份,一份留给朕,一份送给李标李爱卿!”朱由检看着李标,缓缓说道。
“是,皇爷,老奴遵旨!”王承恩说着,急忙抄写了一份,送给了李标。
“李爱卿”朱由检抬起头,看向李标“朕把这份名单给你,你必须妥善保存,这都是大明的忠臣良将,为大明没少尽力,将来大明发达了,一定不能忘记了这些劳苦功高的大臣们。”
“微臣谨遵陛下旨意!”李标急忙叩首答应。
“上次朕与你说的那几个方略,李爱卿研究得怎么样了?”朱由检把手中的奏折往桌子上一放,继续问道。
“启奏陛下,微臣已经初步拟定出一份,还请陛下过目。”李标说着,从怀里掏出来一本奏折来。
“呈上来!”
王承恩急忙上前,从李标手里接过奏折,双手恭敬地递给朱由检。
朱由检打开一看,心里顿时就是一惊。
这李标果然是大才,自己只是提出个大概,但是李标竟然总结得如此到位。
有这样的大才,大明振兴有望!
只见李标在奏折上写着:
其一,关于财政亏空,微臣认为可以把旨意传达到十五个省份,让各地的布政使、按察使、总兵等,让他们互相配合,把所有的赋税全部彻查清楚,限期三年内,全部补齐。
其实这个要求并不高,因为接下来的几条都是这一条能够完成的重要保证。
其二,彻查全国的土地,这个任务也是交给各地的布政使、按察使、总兵等人,让他们立即彻查清楚,限期3个月。
等账目全部查清之后,纳税不按照人头,而是按照土地,谁种地谁纳税,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其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