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无愧于历史(7/8)
不其然,次日《鸦片战争》的首映成了香江最火热的话题,林朝阳的那一番言论也成了几家重量级媒体的头条新闻。
距离7月1日还有不到一周时间,任何有关于回归、英国人、内地的新闻都会成为港人们热议的焦点。
首映礼第二日,《鸦片战争》在香江正式上映,有着庆贺回归的热度加持,成千上万的香江观众纷纷涌入戏院。
内地、香江上映之后,谢靳、章艺谋和电影的一众主创不敢怠慢,接着飞往日韩和东南亚等国。
《鸦片战争》这两天将会密集在多个国家上映,他们自然也要前往宣传。
两地首映礼后,《鸦片战争》口碑逐渐出炉。
不出意外,内地媒体对于这部电影给予了超高的评价,认为《鸦片战争》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电影拍得很精彩,大气、厚重、严谨、平实,而最可贵的是它能平心静气地回顾历史、实事求是地检讨国耻。”
“《鸦片战争》的诞生绝不仅仅是为了庆贺香江回归,不,更重要的是为了反思这段历史,使我们在反思中更加树立起一种自主自强的精神。”
“《鸦片战争》的上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也可以拍出大制作、大投入、高质量的巨片,它不仅是一部精心制作的电影精品,更是对历史的真实再现,一部可以传世的经典电影。”
而在香江媒体当中,《鸦片战争》也取得了较高的评价。
但除了《大公报》《文汇报》等少数几家媒体把重点放在了电影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味上之外,大多数媒体的评价和观点还是从内容本身出发。
整部电影格局宏大,视觉效果壮观,更兼具有一定历史意义,堪为华语电影历史巨片之表率——《明报》
《鸦片战争》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并未试图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去说教,而在于它尊重历史、尊重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律。
导演除了讲好故事本身,两位大导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色彩与构图的诗意表达上,构造了一幅极具东方审美已经的光影画卷。
令无数观众为之震撼,也为华语电影古装大片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天天日报》
《鸦片战争》赶在回归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