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晚上吃掉五百多神马的(3/5)
反而不高兴。
可老太太高兴了,禾母舒心了,大伯娘心里酸不溜丢不爽了,阴阳怪气地冲着禾母挤兑了一句:“哟,老三俩口子也下海了?我就说呢,阿姆做大寿的时候,冬子还休学来着,这趟回来就听说复学了,咋样?做木器能挣不少吧?”
“不能和大嫂、二嫂家的生意比,但确实比我和建顺到外面打零工强多了。外面现在做什么都要求有文化,我俩大字不识几个,寻不了什么好活,俩孩子读书又要花不少钱,索性咬牙租了个小门面接点木工活,好在建顺他手艺不错,街坊邻居又照顾我们,年前这段时间,生意着实不错。”
禾母越是这么说,禾大伯娘心里越不是滋味。往年老三一家回来,哪次不是强颜欢笑、暗淡无光的?今年倒是被他们出尽了风头,虽说只是两件羽绒服,可架不住二老喜欢啊,瞧瞧二老此刻对老三一家的态度,用和颜悦色形容那还是轻的。真是两头喂不熟的白眼狼,两件几百块的羽绒服就能让他们高兴成这样,自己一家平时动不动就往这儿送吃的喝的,加起来别说两件了,三件、四件都能买了,怎么就没得过这样的待遇……
其实吧。禾家大伯娘纯属脑补过头了。二老高兴,不全是因为两件羽绒服,而是老三一家开始出息了,在农村里。儿子出息,老人脸上才有光。
早些年,禾家老大、老二先后下海做生意,赚得的钱又是造新房、又是买轿车,老三却始终那么点工资。逢年过节,提来家里的也是千篇一律、万年不变的年礼,偏偏村里人还一口一个“你们家老三城里人……”心里能舒坦才怪。
如今老三家境好了,俩孩子又这么有出息,二老心里自然高兴,出去海侃时,也不用避讳提及老三了,三个儿子,个个都拿得出手、摆得上台面。
晚饭时,禾二伯一家。以及子承父业、在镇上管着一家大门面钢材店的禾大伯儿子偕妻女也到了。
“没提鑫鑫的事吧?”禾家二伯娘见老三一家回来了,心有忐忑地把禾母拉到一边,悄声问道。
“没。”禾母心领神会:“上次你在电话里嘱咐过我们了,你不提,我们肯定不会说的。”
“那就好。”二伯娘松了口气,随即听说禾母给二老各买了一件羽绒服的事,见二老那个高兴样,心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