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政变余波(2/6)
发,就快步出了卧室,正好家里的早膳也准备好了,李盛、诸葛延已经在坐着喝粥。李盛看见刘羡过来,便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是从洛阳寄过来的”,李盛说。
刘羡左手接过一碗粟粥,同时抬右手接信,拆开来一看,原来是傅畅寄过来的。这是李盛离开洛阳前和他约好的,等洛阳的风波稍一结束,就把最新的情况寄到真定,如此一来,刘羡也不至于断去了与洛阳的联系。
这封信就是在永康元年四月中旬写的,距离收到信差不多半月有余。
傅畅的信很长,因为洛阳的变动很大,往来的时间也很长,所以他不得不多着墨一些,写了约有上千字。
他首先是讲述荡寇将军府的近况。
在得知刘羡出逃后,孙秀大为光火。但他到底是个聪明人,虽一度试图封锁安乐公府与荡寇将军府,从属下及家人口中诱供。但考虑到刘羡本人的政治影响,以及司马乂随后抵达的上表,孙秀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还是先放弃了给刘羡定罪,因此,事情走向了刘羡乐观估计的部分,刘羡的家人与椽属并未受到太多影响,傅畅让刘羡不必过分担心。
然后他才谈起了这段时日里的政局变化。
当夜的政变可谓是非常成功的,在后党全无防备的情况下,诸王将后党一网打尽。皇后、裴頠、张华、贾谧、石崇等后党核心自不必说,如董猛、孙虑、韩寿、赵粲这样的后党走狗,如潘岳、杜斌、郭彰这些平日为贾谧鼓吹的文士,还有在如欧阳建、解系、解结等在关西与孙秀结怨的故仇,全部无一幸免,统统被下了诏狱。
当年风靡文坛的金谷二十四友,于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但对于如何处置这些人,大家众说纷纭。诸王是以为太子复仇的名义起兵,可实际上,有些后党明面上并没有支持废除太子,比如裴頠、张华,尤其是裴頠,一度和废太子司马遹走得很近。是否要将这些人轻拿轻放,是朝廷争论的一个重点。
而孙秀的态度非常直接:凡是后党,统统有罪。只是按照八议规定,出身公侯高门的,仅论犯人一人,没有公侯出身的,尽数夷灭三族。
然后他快刀斩乱麻,在政变后的第四日,下令说,除了皇后以外的所有犯人,一律用草绳系了拉到七里涧斩首示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