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政变余波(4/6)
孙秀给赵王拟定的这份封赏足称丰厚,直接获得了名义上的监国权力,司马荂担任的冗从仆射是三大禁军首领之一,加上司马虔的前将军,如此就意味着掌握了洛阳的一半晋军。而孙秀晋升中书令,所有诏书都要由他起草,也就成了实际上的宰相。这一番任命下来,赵王的篡位之心可谓毫不掩饰。
然后是对宗室进行封赏:
以废太子司马遹之子司马臧为皇太孙;
淮南王司马允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中护军;
梁王司马肜为太宰,守尚书令,增封二万户;
齐王司马冏为平东将军,出镇许昌,都督兖豫诸军事;
东海王司马越为侍中,兼任中书监;
被后党废黜的东安王司马繇,起复为宗正卿;
新野公司马歆为南中郎将,出镇新野;
广陵公司马漼为左将军,兼任散骑常侍;
义阳王司马威为散骑常侍。
和给自己的慷慨封赏相比,这份宗室封赏就要意味深长得多了。为了彰显赵王是宗室之首的身份,他先是拥立皇太孙,又启用了大量被后党排挤的宗王,同时也留任了不少同后党执政且有贤名的藩王。如此一来,赵王在宗室中的号召力大大增强,但对于真正该封赏的忠臣,却有所保留。
其中淮南王的任命是最耐人寻味的,齐王、梁王都获得了实利。而司马允的封赏却只有名头,骠骑将军是并无实权的虚职,开府仪同三司亦是虚职,领中护军是唯一有用的任命,但却并非是禁军的最高领袖。
不难理解孙秀的意图,赵王的崛起威胁的是司马允的地位。要知道,此前一直有呼声让司马允担任皇太弟。现在看起来,正如刘羡所料,孙秀的下一步就是要针对司马允,因此也在直白地激化两者的冲突。
但最让刘羡意外的,还是对东海王司马越的任命,他被提拔为中书监,也就是孙秀的副手,这让刘羡难以理解:此前并未见他在赵王党中出力啊?为何会受到如此重用呢?
信件的最后部分,是对倒后功臣的嘉奖:
平南将军孙旂,迁任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上谷郡公孟观,任命为平南将军,出镇宛城,都督荆州诸军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