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深山练兵(2/6)
司马乂颔首赞同道:“说得不错,他到底是征西名将,此前给我献策的时候,我也没有想到,练兵还可以有这么多门道。”
原来,他们此一行来,是专门来看刘羡练兵成效的。
在卢志走后,刘羡又经过几日的考量,终于向司马乂献出练兵三策。
此前刘羡就向司马乂陈述过,想要推翻孙秀,只有出兵讨伐这一条路。可自从晋武帝灭吴以来,以为天下战乱已然结束,为了减少开支,恢复民生,便特地下令,让天下诸郡国偃武休兵。除去边疆和重镇的募兵外,自两汉以来一直维持的郡国兵尽数废除。可废除容易,眼下到了要再用兵的时候,就要从头做起了。
在刘羡来之前,整个常山国有人口二十余万。但司马乂所辖的郡国兵,仅有千余人。平均到常山国内八县,每县仅有百余人,有的县甚至不到百人。以区区千余人,想要对抗洛阳的十万禁军,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刘羡就常山国的情况,针对性地制定了三条练兵策略。
第一条当然是募兵。
在西晋立国之初,司马炎也有过规定,每个藩王都可以在自己的封国内建立私军。只不过根据关系亲疏远近,各有不同:五千户的封国为小国,只能置一军一千五百人;万户的封国为次国,能置二军三千人;二万户的封国为大国,能置三军五千人。
虽然事后又出台了罢兵令,但对于藩王而言,罢兵并不是强制性的。只是由于养兵确实耗费钱财,所以藩王们才纷纷响应。
现在既然要练兵,正可以高举先帝法令,在国中进行募兵。名义上只募集五千人,但刘羡提议,可以把练兵的地点改到了西面山林之中,令旁人难以查探。这时再多募集个三四千人,又有谁能发觉呢?
但募兵的数量也就止步于此了,再想更进一步,就无法掩人耳目。
因此,刘羡设想的第二条策略,便是恢复民屯。
屯田是魏武帝曹操开创的军事制度,为了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将大量的无地流民编为屯田户。平日里垦田耕种,农闲时便练武习兵,一旦遇到了兵力不足的危急情况,就把屯田户拉上战场,也能勉强使用。
而刘羡的办法,并非是真让民间恢复屯田。他只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