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铜雀台咏史(1/7)
在司马乂、刘羡一行人抵达邺城后,征北军司并未立刻召开南征军议。
究其原因,是河北各方义军太多,还没有完全抵达邺城。司马乂一行人虽然来得较晚,但还有来得比他们更晚的。尤其是率领并州军的太原内史刘暾,不久前刚得到消息,他们的前锋刚刚抵达壶关,预计从壶关出邺城,大约还有四五日的时间。而并州军是有边疆作战经验的边军,司马颖还是比较看重的,为此特意将军议时间延后了几日。
而在此之前的时间,则是各义军将领间迎来送往,串连人情的时候了。
人情往来这种事情,刘羡向来是不喜欢的。毕竟世上总是市侩庸常的人多,值得交往的人少。但对于官场来说,这却又是必不可少的学问。
毕竟做官就是管人,无论愿不愿意交往,至少对于自己的上司同僚及下属,都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先知道他们品性如何,特长如何,喜好如何,将来无论是在共事上,还是在斗争上,才能采用合适的策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见战场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事实上,也不需要等刘羡来找别人,入住邺城后的第二日,就陆陆续续有使者上门来邀请。诸如顿丘太守郑琰、阳平太守和演等人,都来邀请刘羡去宴饮。两三日下来,刘羡在酒场上混个烂醉,从中午喝到晚上,白天饮到黑夜,基本没停过。
可这样的方式,刘羡认识的人没增加多少,酒后头疼的病倒是犯了,更别说与他人真有什么交情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他在酒会上竟然又遇到了石超。
石超出现在这里,当然是在洛阳待不下去了。被查抄完金谷园后,他就听从刘羡的建议,来到了征北军司。因为出身名门,又有从武的意向。他很快得到了司马颖的重用,任命其为都护。
早年的石超带着一些吊儿郎当的气质,可能是在经历了洛阳政变后,他需要肩负起重新振兴渤海石氏的责任,这使如今的他沉稳了不少,酒会上偶遇刘羡后,他说道:
“辟疾,金谷园一事,说不怨你,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仔细想来,不过是时势使然,大家各为其主,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不过也就沉稳了一会儿,他随即露出以往放荡不羁的个性来,对刘羡感慨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