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打擂台(3/5)
这样就无人敢于偷懒了。
一组12人标定60米长的沟渠,必须按照要求挖到深度,宽度和平整斜坡,经过屯长和管事验收合格后,这才能算完工。
三天干完和十天干完都行,但是出工补助的粮米只有三天的量,多一顿都没有,在工地上待上十天,意味着就要饿七天的肚子。
这個账谁都会算,所以巴不得早点干完。
同样一个组中的人,若是被其他十一人一致认定为偷懒耍滑,那么可以向屯长申请,调一个新人进来补充。
这个被认定的懒惰之人,自然就发配到苦役营,等待他的绝非好事。
除此之外
表现好的组,屯管事的人,都有表彰和奖赏。表现差的组,屯管事的人,很快就会被一撸干净,沦为卖苦力的普通屯民。
具体的评价标准
那就是挖掘沟渠既快又好,分到的田地产量高,屯组内的人手安分守法,不会无事生非。
哪一个管事都希望手下是这样,那自己面上也有光,能够受到上峰嘉奖。
整个崇明岛村屯的管理,已经探索出相对合理的制度,从而使得这3万余人,能够相对高效的投入农业生产中。
在崇明岛上待了四天,郑国辉给一众管事们灌饱了迷汤,让他们足可以在今后的一年信心百倍的尽心任事,这才乘船离开了。
座船经长江汇入江南河道,辗转以后进入太湖,顺利的停靠在锡山县码头上。
此时,已进入隆冬季节。
天地间一片萧索的寒意,大片枯黄的落叶飘零,早晨起来是一片银白的寒霜。
郑国辉休息一日后,与早已抵达这里的巧月和巧星两个暖房丫头团聚,好好的释放了一下压力。
第二天
便下令全军拔营起寨,返回金陵城,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开进。
停靠在锡山县码头的船队,总计50多艘船,运载着满满的货物顺着太湖进入大运河江南段,一路向北汇入长江。
最后顺流直下,早早的先一步抵达金陵城燕子矶码头。
郑国辉则率领大军徒步前进,每日行进六七十里,顶着寒风艰苦跋涉,锤炼全军官兵意志。
刚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