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明朝双子星(2/6)
少胜多而转危为安,还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力量。
三年后,陈友谅仍不甘心,以60万大军倾巢而出,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展开大决战。朱元璋乘船作战时突然搁浅,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趁机围攻。
在这危急时刻,常遇春挺身而出,一箭射伤张定边,并用自己的船撞击朱元璋的船舰,使其脱离搁浅之地。朱元璋方才脱离险境。
随后,常遇春利用小船的机动优势,快速靠近敌方船只并纵火烧船。陈友谅的大半兵士不是被烧死,就是落水而亡,两军的悬殊兵力差距瞬间逆转。
陈友谅见势不妙,掉头撤军,结果又被朱元璋绕后堵截,最终死于乱箭。朱元璋至此成为各方割据势力中最强的一方。
常遇春因功受伤。从1364年开始,他多次奉命北伐蒙古残军。他北上骁勇无敌,在1367年的襄阳大战中更是单骑突入敌阵。
明军在他的带领下气势如虹,一举击溃了5万元军。明军至此占领了河南和潼关等地,自此以后,常遇春令元军闻风丧胆。
1368年,他与其他将领一起攻下元朝大都,并追击元军反扑军队千里之远,大获全胜,元朝最终灭亡。
根据历史记载,常遇春参与了朱元璋发动的所有重大战役,并且每一仗都以胜利告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常胜将军。
然而,天妒英才,这位优秀将领却在柳河川突然病逝,年仅40岁。曾经有人分析,根据朱元璋对部分开国功臣的做法来看,这也许是常遇春最好的结局。
否则,他很有可能像蓝玉等人一样,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那么,如果常遇春不死,他是否真会遭遇其他功臣的结局呢?朱元璋手下共有三大帅才,分别是徐达、汤和以及常遇春。
除了常遇春过早离世,其他两位都得以善终。由此可见,朱元璋对跟随他的忠心之人,且不肆意妄为的老兄弟们还是不错的。
而且,常遇春还成了太子朱标的岳父,足见朱元璋对他非同一般的信任。常遇春知道朱元璋最恨贪官污吏以及功高盖主的背叛者,所以他懂得进退,绝不触碰朱元璋的底线。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在常遇春死后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他给常遇春画了一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