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被孙子坑惨的战神(4/5)
忠安排为监军,一方面是给李孝逸在战略战术方面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则是担心李孝逸是否忠心,以此来防止他临阵倒戈。
不过仅有魏元忠这层保险依然不够,武则天又在李孝逸开拔之后,让威震当时的左玉钤卫大将军苏孝祥率领第二梯队潜伏战场,以确保这次平叛能够万无一失。
李敬业虽说是将门之后,可他本人的军事能力与苏孝祥相比完全不在一个级别,所以可以认为李孝逸是武则天所打出的一张政治牌,苏孝祥才是真正的军事王牌。即使李孝逸最后战败,还有苏孝祥依然可以摆平叛乱。
就在朝廷大军开拔之时,李敬业面临着两个选择。军师魏思温认为既然打着秦王的旗号,就该直奔洛阳,让天下人知道他们是真心实意地维护大唐正统,进而得到四面八方的拥护和支持。
而他身边的徐崇嗣却说金陵有帝王气象,应该不将南下攻占金陵,然后在金陵巩固实力,有了霸业之基础,再北图中原,此乃进退之良策。
李敬业面对具有帝王气息的金陵怦然心动,面对魏思温的再三劝阻充耳不闻,旋即采纳了徐崇嗣的南下之策,命人带领一队兵马留守扬州,自己则亲率大军挥师润州。这一决策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李敬业攻占润州后,生擒了润州刺史。就在此战之后的第5天,武则天剥夺了他的世袭爵位和李氏皇亲身份,恢复其本姓徐氏,并且抛开了他的祖父李积的坟墓。
这印证了李积当年对李敬业的看法。不久,李孝逸大军逼近润州。徐敬业兵分三部迎战,首战失利,而他也因为这次失利变得胆怯,始终停滞不前。
魏元忠于是发挥作用,暗示李孝逸如果一直畏缩不前,必然有人怀疑他与徐敬业暗中勾结。李孝逸被吓得直冒冷汗,立即出击,并在数日之内先后击败了徐敬业的多队人马。
11月中旬,徐敬业率领的主力军队与官军在高邮东南的石梁河展开决战。朝廷军队频频受挫,伤亡众多。李孝逸虽然性情怯懦,但非常善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
于是在魏元忠的建议之下,采取火攻之策。数艘点燃的战船顺着大风扑向对岸的叛军,叛军大营瞬间被大火吞噬,徐敬业的造反之梦在这一刻被一举烧尽。
兵败之后的徐敬业与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