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张 庞太师的原型(4/6)
袭为最高军事官员。可是坐上如此高位的狄青并不舒坦。
他在上任之前因为突然有事,并未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结果按照规矩,列队欢迎的文官下属当街大骂他是“赤佬”。
“赤佬”也是宋代人们对军人的一个称呼,好比现在对一个不喜欢的人的称呼。而这些官员居然当街辱骂自己的上司,可见当时的武将在那个重文轻武的年代,其身份已经低微到了什么程度?
而且历史向来都由文官把持,狄青的升任对文官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很有可能破坏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所以这些科举出身的官员绝不容忍,开始想尽办法挤兑狄青,让他知难而退,主动下台。
可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狄青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是他却没能躲过谣言这把利箭。于是关于狄青的各种奇怪的言论传遍了整个京城。
有人说他的看家狗的头上长了两根犄角,还有人说他家中起火又自动熄灭,等等谣言在一时间铺天盖地
。而吃瓜群众因为崇拜狄青,便以这些谣言继续深化。虽说百姓对狄青并无恶意,但是这些谣言却被一些文官加以利用。
因为五代乱世的朱温也曾家中失火,火光也是自动熄灭,结果不久之后朱温就发动叛乱成了皇帝。
所以作为反对狄青的头号人物,文彦博强烈要求宋仁宗罢掉狄青
。可是仁宗没有狄青犯错的实际证据,认为这样对待功臣有失公平,所以并不打算将其撤掉。文彦博随即说了这样一句话:“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君勤,所以有陈桥之变。”
他以太祖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为例,再加上士兵和百姓非常支持狄青,便把狄青打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所以这句话有着十足的分量,可谓是杀人诛心。
我们知道任何一位皇帝对于造反一事都很敏感,宋仁宗其实也不例外。所以宋仁宗最终决定把狄青调到地方为官。
狄青没想到自己忠心耿耿,换来的却是如此待遇,于是找到文彦博讨要说法,可是文彦博仅仅回答6字:“一直如此,别无他因。”这个莫须有的罪名吓坏了狄青。然后狄青立刻起身去往陈州任职。
但是朝廷并不放心,每个月都要派出使者调查。狄青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