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戚家军鸳鸯阵(1/5)
徐阶于是先后4次上书详细的防守规划,并且亲自巡视京师的防备情况,这与严嵩的作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夏言被诬陷致死后,严嵩在朝中已无劲敌,再加上皇帝久不上朝,一切旨意均由严氏父子掌控。严嵩和严世蕃便趁此机会拉帮结派,大搞贪腐,凡有对立之人都会遭到他们的残酷打压。所以徐阶这次出头引来了严嵩的忌恨,处境十分危险。
徐阶为了躲过此劫,便加紧与严嵩的孙辈联姻,才渡过险境。不过此时的徐阶非常清楚,一味的自保终究不是办法,只要严氏父子不倒,他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甚至一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
只是迫于严嵩父子的权势,他只能选择在顺从之中寻找机会,否则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在此之前,夏言之死就是因为严嵩与大将军仇鸾的合谋。而仇鸾在此事之后不甘心被严嵩制约,便揭发了严氏父子的罪行。
严嵩父子立刻失去了皇帝的信任。此事对于徐阶来说是件好事,但他非常谨慎:如果严嵩就此倒台自然是好,但如若突发其他状况又该如何?所以毅然选择观望。果然,正当严嵩父子相拥而泣之时,仇鸾居然病重而死。
而严嵩父子在朝中的关系错综复杂,很有可能再次翻身。徐阶于是立刻上书指控仇鸾通敌,使其生前的检举全部作废。严嵩脱离了当下危机。经此一事,徐阶和严嵩的关系彻底缓和。
可严嵩不知道的是,这一切只是徐阶获得信任的投名状。徐阶从此依靠绝佳的演技,表面对严氏父子百依百顺,暗中却集结了大批的反严同僚。
终于在1562年,59岁的徐阶迎来了机会。当时有位名叫蓝道行的道士,因为号称善于扶乩而闻名于京师,这里的扶乩大概是指神仙附体。
徐阶于是将其收买并推荐给明世宗。由于明世宗崇尚仙道,所以对蓝道行非常信任,并且奉为座上宾。
明世宗询问蓝道行朝纲不正的原因,蓝道行便立即做法,然后表现出神仙附体的状态,写道:“奸臣当道,贤臣不能得到重用,而奸臣就是严嵩和严世蕃父子。忠臣就是徐阶。”
其实明世宗对于此话半信半疑,但蓝道行接着写出:“今日有奸臣奏事。”结果刚过不久,严世蕃就入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