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天启年间都发生了什么(3/6)
,袁崇焕却以边才自诩,声称“与我军马前谷,我一人独守此”,可见他对抵抗金军的信心。
而且他所提出的抗金大计确实得到了上等评价,他也因此通过了兵部考察。在天启二年,他被认为兵部职方主事。
又在12天后被推荐为山海监军。
袁崇焕是个狠人,完全没给自己预留半点退路。他居然主动立下军令状,保证必胜,否则就斩首于军前,以此激励将士。
朝廷于是在他的请求之下批准其招募人,同时拨发20万两军费。袁崇焕就此组建了一支精锐部队,于天启三年带兵驻防宁远,然后抓紧时间练兵屯粮。同时,他还按照“以台护城,以城护民”的原则,修建规制极高的城墙。
史书记载其高度为三丈二尺,城墙上方的巨石垛墙为六尺,底部的厚度足有三丈,顶部的厚度也达到了两丈四尺,在当时绝对是非常牢固的屏障。而《天气异闻录》中所修建的正是这座又高又厚的城墙。
在《天气异闻录》的第一集中有过这样一句台词:“督师携袁将军外出巡视未归。”其中的袁将军就是袁崇焕,督师就是剧中经常提到的孙督,也是历史上在防守宁远的问题上给予了袁崇焕大力支持的孙承宗。
天启五年,被称为“九千岁”的宦官魏忠贤早已专断国政,《天气异闻录》将其称作“魏贼”。他原本要对孙承宗实施拉拢,却因对方的拒绝心生记恨。
于是在魏忠贤的诋毁下,阉党高第取代了孙承宗的位置,孙承宗被迫罢官。只是高第懦弱无能,刚一上任便把多地的防御器械撤出,要求所有守军全部进关。袁崇焕对此坚决反对,绝不离开宁远半步。
高第最终撤离了大部人马,袁崇焕仅以2万兵力镇守宁远。由于撤退的命令太过突然,各地人马在撤退之时乱成一团,甚至丢弃了10多万担军粮,这些军粮最终被努尔哈赤所占。
此时的袁崇焕前有劲敌,后无援兵,在多重不利的局面之下,坚守宁远的任务更加沉重。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根据《明季北略》的记载,当时的宁远城拥有11门西洋大炮,还有一位名叫彭三的火器总兵,他曾经专门接受过葡萄牙人的发射训练。
之后,袁崇焕在众将面前写下血书,表明与宁远共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