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天启年间都发生了什么(5/6)
节老人”,他的名字更为现代天文学者所称道,堪称行家里手。
那么,落下闳与春节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春节时间为何定在元月之时?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根据记载已有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而每逢春节来到,有着“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之称的四川阆中的古巷里,经常能够看到一位慈祥的白发老人给人发送红包,祝福人们新年快乐,平安吉祥。此情此景,可能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西方的圣诞老人。
但是我们要知道,西方的圣诞老人源于神话故事,而阆中古巷的这位老人则是代表着一位中国古代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落下闳。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农历纪年,每年的首月叫做元月,又或者叫做正月。但是有些朝代的元月时间并不相同。比如夏朝以春季的首月作为元月,具体是指立春到惊蛰期间。
秦国统一之后,则以10月作为元月,所以那时的岁首和迎春的时间并不一定相同。直到西汉时期落下闳的出现,才把岁首和迎春的时间统一至今。
汉武帝元封年间,一直沿用的秦朝历法,因为多年未修而误差明显,进而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汉武帝于是召集民间天文学者入京修订。
恰逢四川阆中的落下闳名闻天下并在家乡小有名气。因此,在朋友的推荐之下,他应召进京。
当时,包括落下闳在内的修订人员共有20多人,他们争论激烈,相持不下,最终形成了18家不同的立法。汉武帝最终经过比较,认为落下闳的立法优于别人,于是在元封七年正式推行,并把此年改为太初元年。所以,落下的立法叫做《太初历》。
司马迁等人曾经提出异议,汉武帝便组织了为期三年的天文观测,以校验《太初历》的数据情况。最终表明《太初历》更符天下,自此于汉朝站稳脚跟。
修订期间,落下闳做出了大量的实测,同时参考历代重大的天文数据,将孟春首月改为正月,即一年的开始,然后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直至冬季的阴历12月底为年终。
此项立法的改革使历法与四季吻合,对于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极为有利。所以,确立孟春正月为岁首的举措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功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