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第一批民众被送走和民众滞留的原因(4/5)
己的袖子。
打了针的人,被安排在一边坐着,不到一分钟,打过针的人接二连三的就倒下了。
然后被一一抱上板车推走。
此刻民众们没有害怕,也没有恐慌,只是对即将逃出生天的喜悦感到忐忑不安。
因为他们知道,眼前的这支部队是他们逃出去的最后希望。
几十名士兵同时工作,也就不到半个钟就全部打完了。
此刻打过麻药已经彻底昏过去的民众被一车车的拉走。
然后运到另一个戒备更加森严的院子。
通过空间裂缝送到了南方沿海某处偏僻海湾里的轮船上。
与此同时,全团牺牲的39名士兵,12名轻伤员和七名重伤员,也通过空气裂缝一同送到了轮船上。
而轮船上安排的人,也都是被何大清,使用过绝对忠诚可靠战士道具名额的人。
送走了这第一批民众,和轻重伤员,以及牺牲战士的遗体。
何大清重重的呼出了一口气。
做完了这里的事情之后。
何大清开始集结部队…………
…………………………
现在城里的情况,根本不会有人想留下来。
但当滞留在城内的无数民众意识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这些已经被屠杀的人,滞留在城内的人和前往安全区的民众,主要有几点原因
1 信息认知与预判偏差:
- 对南京保卫战的乐观预期:南京作为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在很多人心中具有重要的政治和象征意义。部分民众认为政府和军队会全力保卫南京,坚信南京能够守住,所以没有急于离开。例如一些长期生活在南京的市民,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归属感,他们难以想象南京会如此轻易地被日军攻陷。
- 对日军残暴程度认识不足:尽管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已经犯下了诸多暴行,但对于很多南京民众来说,他们没有亲身经历过日军的残酷手段,对战争的残酷性和日军的野蛮行为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一些人可能认为即使日军占领南京,也会按照国际惯例对待平民,不会进行大规模的屠杀和迫害,所以没有意识到离开的紧迫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