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等着吃个瓜(3/5)
出欣欣向荣的气质,处处显示着这片城区加速且加倍的发展力。
就是为城市供应所保留的农耕地,也显出与曾经不一样的风貌。运用现代技术种植着经济作物的田园,还有不断翻新式样、更显整洁富裕的农村住房,都让秦不觉看得心欢意畅。
“谁说我没看新闻?看来,松宁区经济实打实在增强哈!”秦不觉学着他校长老爹的口气,乐哈哈地赞。
秦元玉心情也相当好:“何止?文化实力也在不断提升。等会儿,你路过松宁新城,就能看到知乐就读的大学城,里面好几个大学校区还在扩建。过去就是松宁经济开发区,连着科创走廊和新建的松宁市民图书馆、文化馆。”
秦不觉顺嘴就提:“可这些都在松宁新城,又不在老城。您就算同意调岗,也应该往新城调啊,离知乐所在的大学城还近些。”
副驾驶位上,秦元玉的头低了一会儿,方缓缓地回应:“老城翻新改造有难度,老城也有老城的味道。所以,有很多人留在那边……”
“您说的,应该是中老年人居多吧?”秦不觉打方向盘,不客气地直说,“我接触的同学,除了有专项艺术追求的,都不怎么喜欢憋在老房子、老街里,偶尔逛逛也就是几天的功夫。”
“嗯……”秦元玉没否认。
“那您还去松宁三中干嘛,能有多少好生源啊?”秦不觉吐出了心底的担忧。
虽然他长久不到松宁区,可东海市各区的发展还是在粗略地关注。
所以清楚——地处松宁老城的松宁三中,和地处中心城区老街道里的嘉桥中学,看似相近,其实环境并不一样。
嘉桥中学所处的地段再怎么经历岁月,再跟不上发展,毕竟仍在城区中心腹地。那里的旧房老楼再旧再狭小,高节奏发展的城市经济、文化还是无形中能影响、带动到那片区域。
可松宁区不一样,面积较大,又保留超半数比例的农耕用地,经济、文化、科技的创新一旦移入新城,老城就相对被动很多。
用他来自松宁区同学的话说:老城给退休的人们养老合适,对于想谋求发展的中青年来说,越来越显得老旧,很容易落后。
那学校的生源,很可能会存在问题的!
“臭小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