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落幕(3/4)
“五成,加五成是底线,但是尽量给朕往下压!”
【另一边,林则徐被贬去了浙江,等待朝廷进一步处理,但他并没有就此消沉。
他提供炮书,协助镇海炮局铸造西方新式大炮,轮船等。
道光皇帝为了推卸责任,斥责是林则徐没有做好防务,才导致了奕山在广东的失败,随后便将林则徐贬戍伊犁。
林则徐前往伊犁途中,遇到好友魏源,便将《四洲志》等翻译的西方资料交给魏源,叮嘱他撰写《海国图志》。
这是一部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的综合性书籍,其中更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籍。
适逢河南决堤,林则徐被派往河南治水,完成之后,继续前往伊犁。
在西安,他与妻子告别之时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千古名句。
林则徐抵达伊犁之后,协助伊犁将军开垦荒地,并自请捐资阿齐乌苏荒地龙口水渠工程。
其后,他的走遍新疆多地,倡导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在伊犁辟地五十七万八千余亩,并推广坎儿井和纺车,被新疆百姓誉为“林公井”和“林公车”。
同时,林则徐还发觉了沙俄对新疆的潜在威胁,向驻边大臣呼吁积极防备,并提出了多项措施。
1845年,林则徐再度被启用,历任署理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务,并负责镇压当地因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引起的民变。
1849年,林则徐病重,请假回乡调治,这一年,他在长沙遇到了左宗棠,两人在湖上泛舟畅谈,他将自己的塞防思想传递给了左宗棠。
1850年3月,英国人强入乌石山神光寺居住,林则徐联合福州士民,谋划将这些人驱逐出去。
1850年6月,洪秀全发动了着名的太平天国起义,林则徐又被派去镇压起义。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赴任途中病重不治,于广州与世长辞,享年66岁。
临终前,他连呼三声“星斗南”!
没人知道他这三个字的意思,后人推测,大概是说的“新豆栏”,这是一个外国商人的聚集地。
因此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