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袁钊动心(2/4)
敢做假账来糊弄我。来不及细想,袁钊上前握住董嗣的双手道:“弟真乃为兄之福星呐,早上未起便听喜鹊在窗外喳喳的叫唤,吾思今日有何喜哉,原来是弟带喜而来啊。汝之方案利国利民,为陇西百姓,为了州府,受某一拜。”
“岂敢岂敢。”董嗣急忙回拜:“府君兄莫要折煞小弟。”
“刚才提到的内侄叫什么?年方几何?”袁钊问道。“姓李,名赫。年方十二。”
“我陇西少年郎真乃人杰,何时带他来郡府,某要见上一见。”袁钊呵呵笑着摸了摸胡子。“今日某难得想一醉方休,弟就不许回去了。某先处理下公务,你暂且安歇。”说罢不由分说就安排下人带着董嗣及两名随从去客房休息。
第二日,董嗣带着陇西郡府出具的文书离开了陇西郡城。离开时,郡守夫人还遣人送了来自吐蕃珠宝,回鹘的葡萄酒,葡萄干等稀罕货,让他带给夫人孩子,显得异常客气。董嗣辞谢返回安故县。
不几日,李赫名字便传到了陇西郡的郡城,把他的诗争相传诵。年轻人一时掀起作诗的热情。满城的望族
内眷夫人小姐们都知道,安故县出了位神童李赫。袁钊听闻心有感慨,原来董嗣的侄子李赫不光会制盐,诗作的更好!李家出了这么一位神童,这是要发达了。大多数人喜欢锦上添花不喜欢雪中送炭,袁钊也不例外。既然李赫如此优秀,某便支持一下,这就是政治投资。
安故县各家因为李赫有了共同的谈资,平时吃饭不许说话的规矩就此打破。李赫第一天入学便惊世骇俗,不仅文章锦绣,还救了荀家丫头一命,传闻荀家丫头被李家小子众目睽睽之下摸了个遍,还嘴对嘴的亲上了。各大家族包括平民百姓都知晓此事,看来,荀李两家得结缘咯,荀家丫头如果不嫁李赫还能嫁谁啊?
李德明与几位李氏长辈亦知晓,家族的兴衰就看有无杰出的后辈。士族都非常注重教育和联姻,一切为了保持家族能够长久兴旺下去,一般女子十四岁就要出嫁了。咱们家李赫才情绝伦,谁家长辈不喜欢?荀家肯定要上门谈及他俩的事,就等着吧。
快要端午了,天气越发炎热,城外的艾草疯长。院子里的家燕也越来越多。
荀芹心里一团糟。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嫁别人了,这冤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