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义气(3/3)
,到正统九年更是超过90,一年就贡献了六万多两!
而在明朝后期,川滇两省也后来居上,诚如宋应星所言,全国银课不及云南之一半。不仅如此,云南的矿场数量也占到了全国的一半。
而北方,当属定兴县银矿最为储量丰富,因为定兴县离着京城最近,这也成了开采最为便利。
万万没想到,这个定兴县的几处官办银矿却连年亏顺。开银矿的居然还出现亏损,这其中自然是贪腐横行的缘故。
而加上私人的矿主的官商勾结,白银的开采几乎都被这些奸商所垄断。民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些巨额财富都控制在官员和大地主阶层手里。
朝廷的国库穷的叮当响,底层的百姓们穷的叮当响。这就造成了流寇们,打着劫富济贫的口号,从而应者云集。
像是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他们的目标就是这些为富不仁的奸商地主还有贪官污吏。这些人平日压榨盘剥百姓,早已弄得怨声载道。所以这些流寇的队伍才会如此迅速的壮大,只因为这个社会已经腐烂透顶了。
眼下,崇祯皇帝算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一切。如果他早一点了解这民间真实的情况,如果他早些雷厉风行的治贪
小六子的出现,使得崇祯皇帝有了力气。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身后的那些矿工们,竟然也都陆续的出现在矿场上了。
大概是被崇祯的义气感动,或者说是小六子的游说,这些人都开始觉醒了。
能进入矿场的人,大多都已经认命了。能不能活到明天的太阳,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