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神仙岛风云(续177)(6/8)
影响下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联盟将继续秉持着探索、创新、合作的精神,引领各文明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充分利用“原初熵能”的力量,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繁荣、美好的宇宙未来。
在对“宇宙意识熵变理论”的深入研究中,科研团队又有了新的发现。他们通过对不同文明中接触“原初熵能”的个体进行意识扫描和分析,发现了一种潜在的“意识熵波”。这种熵波似乎是由个体意识与“原初熵能”相互作用产生的,并且具有独特的频率和模式。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意识熵波”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整个宇宙中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网络。这个网络将所有接触过“原初熵能”的个体意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类似于集体意识的结构。科学家们推测,这个“意识熵波网络”可能是宇宙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承载着各文明之间的思想、情感和知识,为宇宙文明之间的深层次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
为了验证这一推测,联盟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跨文明意识交流实验。来自不同星系的志愿者们参与了这个实验,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下接触“原初熵能”,并通过特殊的设备监测和记录他们的“意识熵波”。实验过程中,志愿者们被要求集中精神,尝试通过“意识熵波”向其他参与者传递简单的图像、情感和概念。
起初,实验进展并不顺利。由于各文明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意识模式的不同,“意识熵波”的传递和解读存在很大困难。然而,随着实验的进行,志愿者们逐渐掌握了通过调整自身意识状态来优化“意识熵波”传递的方法。他们发现,当参与者们能够放下文化偏见,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感知和理解时,“意识熵波”的传递变得更加清晰和准确。
在一次关键的实验中,一位来自古老文明的志愿者成功地将一幅描绘其文明独特建筑的复杂图像传递给了另一位来自遥远星系的志愿者。接收者不仅清晰地“看到”了这幅图像,还感受到了图像中蕴含的文化情感和历史底蕴。这一成功标志着通过“意识熵波网络”进行跨文明意识交流的可行性得到了初步验证。
随着实验的深入,科学家们进一步优化了实验设备和方法,提高了“意识熵波”的监测和解读精度。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意识熵波翻译器”,能够将不同文明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