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与民用地图公司合作的提议(2/3)
捉到的数据。”
陆远虽然能改进算法,但算法本身不是什么高精度的摄像头,或者超越现实的东西。
不可能如严书记幻想的那般,全球此时此刻所有位置有多少人,等等的这种应用在军事上的布局。
顶多是大型的战略布局,例如航空母舰的调动,可以尝试捕捉拍摄,当然这点目前卫星本身也能办到。
陆远的算法,实际是一个过去所有采集信息的综合还原过程。
“那假如不求看到实时的人数,就是更加清晰的城市街道等布局图呢?”
这就是本身不懂技术的领导,很容易在某项技术突破后,提出一些本不属于算法应该办到的内容。
当然实际真的想启动某项工程,这样的领导也往往更能办成事。
“也不太可能,卫星终归是俯视的地图。”
“算法上能够做到3d模拟,但真的一座城市的实景布局还是不行。”
“这一块实际是目前民用地图,使用测绘车记录的结果最精确。”
相比起国家层面的使用卫星成像地图,目前民用层面的高德,百度等实际地图的效果并不差。
甚至感觉要比军用地图还强的原因,就在这里。
真的是花巨资烧钱,一个个街道拍摄下来结果,再利用算法在后台完成成像。
不过两者其实都有缺陷,最好的配合其实就是后世国内的那种模式。
想到这儿,陆远也不禁建议起来。
“严书记,假如你想使目前的图像更清晰,卫星肯定是得继续发射,同时摄像的硬件还得继续更新。”
“同时卫星数量越多,一旦其中几颗遭受打击才不会影响整体的成像系统。”
“另一方面,您可以尝试跟民用的一些地图软件公司达成合作。”
“对方公司开放部分的军用的立体三维成像的调用权限,然后取得这些民用公司的街景地图信息。”
“其实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陆远这会儿是后世本就采取的行动给提前提议出来。
民用地图虽然街景信息准确,但gps毕竟没法跟卫星导航的定位相比。
有了国家开放的卫星地图导航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